今天是立委大選,投完票後又跑到新竹漁港拍照了。
今天主題是【放風箏】
有許多父母帶著小朋友一同來放風箏,是親子互動的休閒活動。
風箏的由來:
一、風箏為中國人發明,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,研製三年有成,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,後來
其學生魯班用竹子,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,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。
二、十三世紀時,義大利馬可波羅自中國返歐後,始傳到世界各地。
三、據古書記載:「五代李鄭於宮中作紙鳶,引線乘風為戲、後於鳶首以竹為笛、使風入竹、聲如
箏鳴、故名風箏。」故而不能發出聲音的叫「紙鳶」,能發出聲音的叫「風箏」。
四、古代風箏,曾被用於軍事上之偵察工具外,更進行測距、越險、載人的歷史記載。
五、南北朝-風箏曾是被作為通訊求救的工具。梁武帝時,侯景圍台城,簡文嘗作紙鳶,飛空告急
於外,結果被射落而敗,台城淪陷,梁武帝餓死留下這一風箏求救的故事。
六、北 齊-文宣帝高洋,將人綁上翅膀,令人從高塔跳下摔死,名為「生」。
七、漢 朝-楚漢相爭,韓信曾令人製作大型風箏,並裝置竹哨弓弦,於夜間漂浮楚營,使其發出
奇怪聲音,以瓦解楚軍士氣。
八、唐 代-將被用於軍事上的風箏,已漸轉化為娛樂用途,並於宮庭中出放風箏。
九、宋 代-把放風箏做為鍛練身體的功能,百姓在清明節時,將風箏放的高而遠,然後將線割斷,
讓風箏帶走一年所積之霉氣。
十、明 代-以風箏載炸藥,依「風箏碰」的原理,引爆風箏上的引火線,以達成殺傷敵人之目的。
十一、清乾隆-即有雙紙控制風箏詳圖尺寸與解說。
十二、日據時代-因軍事的理由禁止放風箏,因為鮮艷的風箏可傳遞給敵方訊息,並提供飛機轟炸
的目標。
十三、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曾用特技風箏做活動靶,訓練打靶。
十四、1980年,風箏開始廣受喜愛,除原來雙線外,並演變成三線、四線的技術風箏或特技風箏。
- Jan 12 Sat 2008 23:00
放風箏 Part 1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